“十四五”规划进入下半场,PG电子·麻将胡了官方网站咨询认为需要正视当前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对“十五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进行提前谋划。
一、主要成绩:五大维度看成绩
01、主要效益指标增长放缓
从增长量来看,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2020年的268.5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17.1万亿元,增长了48.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7%。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从2020年的63.28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5.73万亿元,增长了22.53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0.65%;利润总额从2020年3.4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63万亿元,增长了1.21万亿元,年均增长10.63%;应交税费从2020年的4.61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87万亿元,年均增长8.41%;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的64%增长到2023年的64.6%,增长了0.6个百分点,增长了0.31%。
从增速来看,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呈持续下降态势,从2021年的19.38%下降到2024年7月份的1.6%;利润总额呈波动式下降态势,从2021年的31.97%先下降再反弹,再下降到2024年7月份的-2%;应交税费在2023年下降到-0.96%后,再触底反弹到2024年7月份的1.3%;资产负债率从2021开始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从2021年的-0.47%上升到2024年7月份的0.1%。
从增长量预测,到2025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和应交税费有望分别突破100万亿元、5.6万亿元和6.9万亿元;但从增速预测,如果增速继续保持下行态势的话,达到上述目标挑战巨大。
0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从中央企业投入看,2022年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2023年达到1.1万亿元。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规模。
从地方国有企业投入看,2023年地方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8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7%。
从科研创新力量看,2022年,中央企业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90多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760多个;中央企业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专职研发人员,达到104多万人;拥有全国七分之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达到231名之多。
从主要科研成果看,中央企业主导或是参与了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卫星导航、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重大科技成果。
03、国有经济布局持续优化
从新设中央企业看,2021年是中央企业新设的集中之年。当年4月,中国星网集团成立;9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成立;12月,中国物流集团成立;12月,中国稀土集团成立。
从央企战略重组看,2021年,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宝武集团重组太钢集团、中国电科集团重组中国普天集团;2022年,中国宝武集团与中国中钢集团实施重组;2024年,中国电科与中国华录实施重组。目前,国资委监管央企总数变为97家。
从专业化整合看,专业化整合就是打破原有企业边界,通过采取资产置换、股权合作、无偿划转等多种方式,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优化方式。典型性项目包括航天科工和东方电气集团能源装备企业划转项目、招商局集团和厦门象屿供应链服务合作项目、中国电子和中国物流数字科技平台合作项目等。
从上市公司层面看,2024年以来,中国稀土集团入主广晟有色,华润集团投资并购长电科技,上海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国泰君安和海通实施重组,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的两大造船公司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实施重组,中国五矿集团拟入主盐湖股份组建中国盐湖集团。
04、国资国企改革成绩明显
从顶层设计看,2020年6月,中央深改委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资委深入推进“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世界一流企业示范工程”。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
从国资效果看,以市场化方式推进4组7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新组建、接收8家中央企业,协调推动30余个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重点项目。全国省属国有企业实施116组347家重组,开展专业化整合2150次。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管理层级大多数控制在四级(含)以内。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从国企效果看,顺利对中央企业各级企业进行功能界定分类。国有企业办社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尾。三项制度改革全方位破冰破局。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94%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和88.8%具备条件的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开展中长期激励。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70%。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2022年)圆满收官。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接续开启。
05、国企社会责任贡献巨大
从顶层设计看,2022年,围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和援疆援藏援青、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国资委成立了社会责任局。2024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中央企业在经营管理全过程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实施效果看,2020年以来,中央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集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常态,成为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央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窗口。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顶梁柱和国家队作用。同时,在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品牌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持续发力,切实发挥了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
二、主要问题:四个视角看问题
01、从战略视角看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用不强,增强战略支撑能力不强。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新质生产力发展还不够快,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
02、从环境视角看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再全球化”进程,全球资源面临重新配置。国内统一大市场体系建设尚未到位,碳达峰碳中和增加企业经营压力,科技创新正在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资源环境约束因素不断增多,跨区域跨产业链竞争成为新常态。
03、从国资视角看
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距离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快,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未来技术、未来产业布局还相对滞后,国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到位。
04、从国企视角看
一些影响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的顽瘴痼疾尚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仍然存在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价值创造能力不强等问题。新领域、新赛道还需加快开辟,新动能、新优势仍需加快塑造。
三、“十五五”国资国企改革主要策略:七个方面谋未来
01、产业未来化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进行重点推进。
未来,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前瞻谋划,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
02、机制市场化
未来,国有企业就是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更加注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制度,建立新型经营责任制。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让国有企业特别是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二三级子公司,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03、业务国际化
就是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紧盯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标志性工程固然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但“小而美”民生项目由于关系到所在国居民的切身利益,更容易接地气,增强居民幸福感,更具有不可能替代作用。
未来,国有企业要紧盯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开展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工程等业务。
04、目标一流化
未来,对于大型央企和省属头部企业,就是要加快建设各自所在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对于省属企业,要努力建成各自所在领域的全国一流企业;对于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和中小型国有企业,要紧盯“专精特新”企业要求,加快建设各自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05、创新智能化
二十大以来,尤其是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国资国企改革提出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未来,国有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努力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集成创新主阵地、开放创新新高地。
06、评价精细化
国务院国资委2019年提出“两利一率”,2020年提出“两利三率”,2021年提出“两利四率”,2023年提出“一利五率”。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也就是要“一企一策”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引导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对于权属公司考核,也将实施“一企一策”考核,以便于更加精准区分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推动各级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07、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稀缺的资源。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市场主体,社会普遍缺乏对企业家精神的认可和激励。国有企业提倡的企业家精神,主要包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三大层面12个核心特征。
未来,国有企业需要在深入贯彻过程中,结合各自企业特点进行创造性落地生根。